本网站支持IPV6

当前位置> 首页 > 信息公开

信息披露

渝农商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

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


一、以党建引领为根本遵循 构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

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。建立完善党领导下的公司治理体系,将党的领导写进公司章程,严格落实“双向进入、交叉任职”要求。建立党委研究决定和前置研究讨论事项“两张清单”,落实党委会会议制度、“三重一大”事项决策实施办法,严格执行“四步工作法”,充分发挥党委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实”的重要作用,践行金融服务政治性、人民性。

二是党建引领战略规划。公司战略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,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,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,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,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和公司发展实际。坚持“绿色、民生、智造”的租赁业务理念,在支持国家重点战略、绿色金融发展、普惠金融服务、乡村振兴、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体现国有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。

三是党建带领群团发挥组织作用。党建引领工会、共青团等群团充分发挥组织作用,该公司工会组织开展了“学习新思想 建设新重庆 开创新局面”金点子征集活动、“承非遗文化、赏流光溢彩”三八妇女节活动,“筑梦童趣 美好同行”六一儿童节活动等,提升员工队伍凝聚力。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、职工兴趣小组等活动,进一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。

二、以风险防控为底线任务 筑牢合规经营铜墙铁壁

一是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。落实党中央金融安全决策部署,按照“全面管理、预防为主、稳健发展”原则,不断完善“董事会统筹规划、监事会监督执行、高管层组织实施、风险管理部总体牵头、各部门各司其责、稽核部门审计监督”的风险管理体系,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。

二是持续加强风险管理工作。针对金融租赁融资+融物的行业特征,结合公司实际,针对信用风险、流动性风险、市场风险、操作风险、声誉风险、合规风险等主要风险,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,建立覆盖所有业务产品、所有风险种类、所有机构及人员的风险监测和管理体系,提高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

三是强化内控合规管理。该公司按照全面、审慎、有效、独立的原则,建设了规范化、程序化和科学化的内控管理体系。整个内控管理体系以严密的规章制度为核心,严格的内部审计、规范的财务运行管理和强力的安全稳定保障为内容,先进的信息系统和畅通的交流渠道为支撑,覆盖公司全部业务和全流程管理。

三、以重点战略为行动纲领 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

一是优化组织架构,突出业务营销特色。该公司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国家战略落实中的支撑作用,坚持立足重庆,面向全国的定位,形成“重庆+北京、上海、深圳”的区域营销布局。找准各业务部门差异化功能定位,制定业务营销部门区域专营方案,积极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、西部陆海新通道、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点战略区域。该公司完成业务转型营销体系改革,明确业务转型先行部门,专营实体产业业务,同时构建行业研究长效机制,提升针对细分行业的金融服务质效。

二是深耕本土业务,支持实体转型升级。作为重庆国有金融机构,深刻践行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使命,优选“33618”中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“416”中的数智科技智能算力为公司特色行业拓展领域,加大重庆地区业务投放力度,累计投放重庆地区租赁业务超500亿元,进一步助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。

三是紧盯政策导向,服务国家重点战略。一方面,唱好成渝“双城记”,深化产品及模式创新,将业务创新在成渝地区“先试先行”,切实解决企业融资痛点、难点,2024年末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余额237.37亿元,占比36.49%。另一方面,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,以主通道、重要枢纽、核心覆盖区为业务发力重点,2024年末,西部陆海新通道三条线所在省市余额289.05亿元,占比44.44%。

四、以创新赋能为重要引擎 培育科创企业成长沃土

一是深化行业研究。该公司重点针对科创行业提升金融服务能力,建立重点行业研究长效机制,共成立8个行业研究小组,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、数智科技智能算力、绿色低碳新能源与新型储能等科创行业进行重点研究,制定细分行业准入策略,提升项目尽调、审批、投放效率。2024年,科技金融业务投放43.09亿元,战略新兴项目投放63.46亿元。

二是推出创新产品。充分发挥金融租赁“融资+融物”的功能优势,围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,结合先进制造业、战略新兴企业、科创企业的主体特征和需求特点,推出各类创新产品,例如循环租赁满足科创企业日常资金周转需求,“焕新租”为企业设备更新提供绿色渠道,厂商租赁助力设备生产商销售产品和终端用户获得融资,线上产品“渝快租”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融资,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。

三是加强名单对接。提升金融服务联动效应,强化“租赁+银行、债券、投行”联动,深化与持牌金融机构的总对总合作关系,梳理并交互重点服务对象清单,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、创新型中小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等名单内企业的对接服务。

五、以双碳战略为引领方向 塑造绿色金融特色品牌

一是抓好统筹谋划,贯彻绿色发展理念。将“绿色、民生、智造”的租赁理念写进公司战略规划,并将绿色放在首位。建立起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,将绿色融入租赁基本制度,在租前、租中、租后各环节细化落实绿色金融要求,建立了完备的绿色金融配套制度及操作流程。

二是丰富资金渠道,降低绿色产业融资成本。该公司通过发行ESG绿色银团贷款、绿色专项同业借款业务等方式,募集到的资金将针对性地全部投放于清洁交通、产业能效提升等绿色项目,有效降低绿色产业融资成本,支持企业绿色发展。

三是聚焦产品创新,积极支持绿色产业重点领域。公司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、风电、光伏、储能等重点领域产业链、新赛道,根据企业需求形成定制化方案,加强产品创新,推出如绿色生产指标质押等业务模式创新。2024年全年公司绿色租赁项目投放74.42亿元,截至2024年末余额148.51亿元,较年初净增19.57亿元,增幅为15.17%,余额占比23.03%,较年初提升1.6个百分点。

六、以普惠金融为初心使命,拓宽民生福祉服务边界

一是创新赋能,支持乡村振兴。该公司积极创新金融租赁支持乡村振兴的产品及业务模式,例如以自走式棉花收获打包一体机为租赁物创新落地首笔农机“直转回”业务,破解“三农”企业“融资难”“融资贵”的问题。大力支持畜牧养殖、乡村旅游等项目,截至2024年末,涉农租赁业务81.47亿元,有效助力乡村振兴。

二是多措并举,助力小微发展。该公司高级管理层下设金融创新委员会,统筹推进面向小微企业的产品创新工作。以“线上创新产品+线下精准营销”相结合,精准服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。在线下营销方面,设立产业业务专营小组,开展“名单式”营销,推动金融租赁服务“进园区”“进小微”;在线上营销方面,完成首笔“渝快租”线上小微产品投放,成为重庆首家实现线上租赁产品投放的金融租赁公司。

三是民生为本,发展普惠金融。面向个体工商户,推出 “商e租”经营设备线上租赁产品。面向个人汽车租赁客户,推出“渝快车金融”个人零售汽车租赁业务,成为西部首家开展总对总新能源汽车个人租赁业务的金融租赁公司,持续提升针对普惠客户的服务质效。同时,制定普惠业务考核激励方案,保护员工普惠业务营销积极性。

七、以数字化转型为关键抓手 激活科技创新驱动动能

一是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。根据2024年-2026年数字转型规划,编制数字化转型重点工作完成标准47项,制定专项考核方案,全年完成61项分解工作任务,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三年实施方案。上线“渝快租”小微租赁和“渝快车金融”零售汽车租赁等线上产品,并新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认证2项,提升科技赋能业务发展、风险防控及经营管理的能力。

二是优化科技治理体系。推行一站式需求评审会方案,建立常设业务需求评审专家组,需求响应和评审耗时缩短30%以上。搭建“数字化根据地”科技管理平台,提升系统开发、运维及管理质效。开展新核心业务系统后评估工作,对客户管理、报价管理、项目管理、收付款管理等55个业务环节进行评估,修复业务规则和系统功能缺陷,提高科技支撑保障能力。

三是提升数据治理能力。制定数据治理考核方案,构建奖罚分明的数据质量提升机制。新增692条系统核验规则,引入外部数据维度1259项,提炼优化业务主题数据模型47套,新增主题层级自助分析模型字段767个,上线数据台账类需求80项,全面提升数据治理能力。完成RPA(机器人流程自动化)工具在统计报送等场景试点应用,进一步解放人力。

八、以人才强企为战略支撑 构建和谐幸福企业文化

一是畅通员工发展渠道。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,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和激励体系,遵循市场化原则,制定差异化考核指标。2024年组织全员集中培训12期,常态化选派优秀员工外出培训,建立公司内训师培训体系,为员工提升自身能力和全面发展搭建平台、畅通渠道。

二是持续开展员工关爱活动。重视员工对办公运行、后勤保障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及建议,做好后勤团队人员优化,强化业务技能专业化培训,包括接待礼仪、会务管理、用车礼仪、食堂运行管理,提升员工服务水平。常态化开展员工婚丧嫁娶、生日及节假日慰问等活动。组织开展节日活动、主题观影、篮球、羽毛球、网球和烘焙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,进一步丰富员工业余生活,增强幸福感与归属感。

三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。将绿色低碳运营目标纳入公司《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方案》,持续落实迎夏节电、绿色出行、光盘行动、无纸化办公等,进一步夯实绿色运营、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。常态化开展“以案四说”警示教育,教育干部员工筑牢廉洁防线,建设清正廉洁的企业文化。